莆田第五中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2023年第9期】
浏览次数:    时间:2023-09-21 12:12:05

【材料一】

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摘编

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较多,而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研究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拓宽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社会力量,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 年 12 月 15 日)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 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 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3 11 12 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3 11 12 日)

 

总体看,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据推算,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六千万,留守妇女达四千七百多万,留守老年人约有五千万。维护好这些群众合法权益是一件大事。二是农村利益主体、社会阶层日趋多元化,各类组织活动和诉求明显增多。三是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不适应,还有近一亿人属于扶贫对象。四是农村治安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违法犯罪活动仍然不少,黑恶势力活动时有发生,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仍然较多存在。五是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都对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 12 23 日)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 12 23 日)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 系,全面看待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具体工作中,不能简单依靠打压管控、硬性维稳,还要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 1 7 日)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

2014 1 7 日)

 

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建设提供硬环境,管理增强软实力,共同指向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快形成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都要现代化。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坚持重心下移,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2014 2 26 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要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 3 5 日)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 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4 3 5 日)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社区居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 使大家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在福建调研时的讲话》

2014 11 1 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 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 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 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 《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015 2 17 日)

 

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 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要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 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把为群众服务的资源和力 量尽量交给与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组织去做,增强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5 3 5 日)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 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 工作者队伍。要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起来,把精干力量下沉,完善有序流动的机制,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 向基层倾斜。要把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抓实抓好。要转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5 3 5 日)

 

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5 4 30 日)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 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 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 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

——《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

2015 6 16 日至 18 日)

 

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把矛盾和问题尽早排解疏导,化解在萌芽状态。城市治 理也应该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惩防并举、以防为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能老是“亡羊补牢”,穷于事后应对,正可谓“亡羊补牢虽未晚,未雨绸缪策更良”。政府要从宏观层次 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资源, 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组 织提供社会和市民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弥补市场缺陷。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经营、管理。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 12 20 日)

 

上海基层取消了招商引资的职能,心无旁骛,也有了更多精力做好服务。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6 3 5 日)

 

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 4 19 日)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 务能力。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 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2016 7 28 日)

 

近年来,政法综治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 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 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 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要完 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的指示》

2016 10 月)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 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 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 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 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6 10 9 日)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6 12 9 日)

 

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加快补好短板,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7 3 5 日)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 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2017 9 19 日)

 

要遵循治理规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同时要树立法治思维、发挥德治作用,更好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与会代表时的讲话》

2017 9 19 日)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 10 18 日)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 10 18 日)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 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7 12 8 日)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2018 3 8 日)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在湖北考察时指出》

2018 4 26 日)

 

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 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视察山东时的讲话》

2018 6 月)

 

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 7 3 日至 4 日)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要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 7 3 日至 4 日)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2018 11 6 日至 7 日)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 事、烦心事、揪心事, 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2018 11 6 日至 7 日)

 

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 1 16 日)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的讲话》

2019 9 25 日)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

2019 10 31 日)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既不能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自满、故步自封。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9 10 31 日)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2019 11 2 日至 3 日)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这次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 要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2020 2 3 日)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时的讲话》

2020 3 10 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2020 3 29 日至 4 1 日)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 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 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2020 3 29 日至 4 1 日)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 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 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

——《在浙江湖州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时的讲话》

2020 3 30 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 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2020 3 31 日)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20 6 29 日)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在吉林省长春市调研时的讲话》

2020 7 23 日)

 

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 8 24 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十四五” 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

2020 9 17 日)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讲话》

2020 10 26 日)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管理服务工作。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更好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减轻基层负担。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级议事协调机制, 形成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2021 1 28 日)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 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 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 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2021 2 3 日至 5 日)

 

社区治理的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的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2021 6 月)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1 7 1 日)

 

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在山东东营考察时的讲话》

2021 10 21 日)

 

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21 11 11 日)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更好发挥党组织的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2022 6 28 日)

 

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 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 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2022 7 13 日)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22 10 16 日)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 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3 3 5 日)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 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2023 7 5 日至 7 日)

【材料二】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活力、魅力在于创新,在于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六个坚持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自信自立是党和人民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六个坚持”的六个点,是既有各自定位、又有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一个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整体。“六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理论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是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我们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材料三】

学习语|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部署。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2020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202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018年7月,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2022年10月,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202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 

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民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22〕 2 号)精神, 落 实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工作要求,总结运用 疫情防控斗争经验,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实施党建民 心工程,全面深化近邻党建,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着力破解制约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提质增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 、加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 ,不断深化拓展近邻党建工作内涵

(一)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引领作用。把基层党 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强化对基层各类组 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在推 进小区党支部应建尽建的基础上,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网格、 街巷、楼栋等治理单元延伸,向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覆盖,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党员、服务凝聚群众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健全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和路径,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合理设置社区网格。社区内一般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划分基础网格,每个网格原则上覆盖 300-500 户,做到网格编码统一。把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 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 成 “一张网”,实行 “多网合一、一网运行、全域覆盖”。 网格整合后各职能部门不再另行单独划定网格,确需依托网格开展的 业务工作,纳入社区已有网格管理。社区内规模较小的单位归入属地网格,规模较大的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学校医 院、景区公园、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实际情况可单独划定网格。(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住建厅、 省商务厅、省卫健委、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信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建强社区网格党组织。原则上一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各地在划分网格时,应综合考虑已成立小区党支 部情况并做好衔接,进一步深化近邻党建工作。社区网格党支部 书记、党小组组长由社区党组织成员或社区党员骨干担任,并兼 任网格长。鼓励支持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社区网格党组织建设。一个网格应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统一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网格党组织书记一般由街道党(工)委 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注重把业主单位、楼宇物业、重点企业党员 负责人经组织程序选进网格党组织班子。在老旧街巷小区、散居 楼栋等网格中,推行党员街巷长、楼栋长、专职网格员“两长一 员”制。(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社区网格运行机制。聚焦职责任务,合理界定网 格服务事项清单,建立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纳入理由、 标准及退出程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信 息收集、 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 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专职网格员要开展日常巡查走访,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处理矛盾问题。对网格排查上报事项,社 区做好梳理汇总,街道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 “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注重 “平战结合”,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培训。 推动基层行政执法力量下沉网格,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志 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要直接联 系社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直接联系网格。 (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壮大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五)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的专职人员和党群工作者  等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标准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 18 人。严格社区工作者选聘标准和程序,根据就近就便、职住兼顾原则,一般由县(市、区) 统一组织选聘,由所属街道集中管理、所在社区分配使用。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省民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制度。社区工作岗位一般设立社区正职、社区副职、工作人员等类别,每类岗位依据岗位职 责、工作年限、专业水平、学历层次等因素划分若干等级。岗位 等级序列以市为单位设置,并建立省内互认机制。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各地可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对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按规定程序解决事业人员身份,特别优秀的可通过择优调任、换届选举 等选拔进街道(乡镇)班子。(省民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社区工作者培养锻炼。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民政等有关部门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培训 1 次,街道党 (工)委统筹组织其他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每 2 年至少培训 1 次。突出实战实训,设立社区实训基地,推行“ 导师帮带制 ”。 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 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省民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实体支撑

(八)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 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做 好新区、老城区统筹布局,依法依规将配建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要 求纳入规划条件。结合老旧街区、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 盘活利用闲置房屋、空闲用地等资源,统筹配建党群服务中心。 按照 “ 15 分钟服务圈”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尽量把党群 服务中心建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位置。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面 积一般不小于 1000 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力争达到每 百户 30 平方米以上,并在显著位置规范悬挂党群服务中心标识, 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推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和较大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开放共享的区域性 党群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市、区层面依托政务服务场所 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根据居民需求可通过协调共享物业用房、改造架空层等方式在社区网格设立党群服务站点。(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强化党建引领城乡 社区近邻服务,整合党建、治理、服务多种功能,合理划分政务 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领导城市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避免建成单纯宣示性、展示性场所。在党群服务中心可设置党员干部接谈室、党代表工作室、老党员工作室等贴合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岗位,为党员发挥作用提 供更多平台。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老年食堂、青年创客空间等特色服务场所。积极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统筹整 合相关部门在街道社区设立的各类活动阵地,推动场所设施共用、力量资源共享。(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升信息集成和智慧治理水平。结合“数字福建”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整合现有党的建设、综 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上下贯通、 横向互联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加快部署政务通用自助服务一体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省发改委、省数字办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美好家园建设

(十一)推进物业服务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全覆盖。注重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渠道,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对无物业小区,采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社区“两委” 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实现物业服务兜底。对部分老旧小区面积小、人口少、楼栋分散、自治或代管效果不理想的,社区可牵头引进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卫生保洁、秩序维护、共用设施设备维修等基本物业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引导企业招聘党员员工等方式加强党的工作覆盖。依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及物业行业协会建立物业行业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接受物业服务项目所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同时接受物业行业党组织指导。对党建强、服务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和物业服务企业评先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承接有关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省住建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强化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 要在业主委员会组建和换届过程中加强人选把关,提高业主委员 会成员中党员比例,推动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设立党支部或党 小组。鼓励通过法定程序将具备业主身份的小区党组织书记推荐选举为业主委员会主任。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授权决定大额维修资金使用、小区公共收益支出、公共设施完善等事项前,应主动向社区“两委”报告。对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可探索由社区“两委”指导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临时代行业主委员会部分职责。(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建立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鼓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组织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做到决策共谋 、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 设美好家园。健全街道党(工)委统一协调,相关部门联动执法,协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的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要根据 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对辖区物业服务企业提出评价意见,作为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评价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记入信用档案。(省住建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压实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责任 ,把新就业群体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

(十四)健全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网约出行等企业党组织。 以头部企业为重点,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加强企业分支机构、 业务板块、分拨中心、仓储基地、基层网点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推动快递物流、外卖配送企业与街道社区(园区)党建联建。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引导党员就近就便参加驻点、包片街道社区(园 区)党组织活动。推动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党组织,依托 行业协会商会加强会员企业党建工作。(省委两新工委牵头,省 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商联、省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街道社区(园区)党组织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快 递网点、外卖配送站的分布情况,整合利用闲置用房、地下空间、 架空层等资源,帮助快递网点解决配送场地、临时宿舍等实际困难。推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推动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服务设施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发挥新就业群体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省委组织 部牵头,省委两新工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民政厅、 省人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金融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提升村改社区治理水平

(十六)规范村改社区工作。对处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 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有序抓好从农村到城市的转改衔接。按照“先 改制、后改居”原则,规范撤销村民委员会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条件和程序,充分尊重村(居)民意愿。严格建制调整工作方案报审,明确村级集体资产改制办法,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实现居企分开。及时组建村改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推动党组织把工作重心由抓经济、抓发展向抓治理、抓服务转变,实现社区党建、管理和服务对原村民和外来居民全覆盖,加强居民间的交流融合。依法依规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对外 来流动人员多、矛盾积压深、环境脏乱差的村改社区,要选派机 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开展专项整治。(省民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 、广泛开展干部下派 、到社区报到工作 ,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常态化

(十七)建立健全干部下派工作机制。 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各级党委及时抽调机关和企事 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街道社区党组织 要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等,组织下派干部冲锋在前。下派干部要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统一指挥,主动承担艰巨任务。派出单位党组织对下派干部践岗履职、纪律作风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时,应当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强化评价结 果运用。积极推动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社区挂职或任职。 (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工作。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干部下派工作,推行在职党员 “ 回家日”制度,广泛动员在职党员到所居住社区、小区党组织报到,采取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做法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服务群众,鼓励在职党员兼任小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健全完善派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小区党组织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机制,探索积分制管理办法,推动真报到、真服务。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在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动员各类志 愿者、社区热心群众 ,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 、健康义诊、 扶贫帮困、 助老助残等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 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 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 、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构建统一领导、各方协同、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十九)建立组织领导和议事协调机制。省、市、县逐级建 立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由党委和政府有关负责 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大工作、督办重大任务。可根据基层治理工作实际需要,探索设立若干专项工作组,细化任务分工,强化分类指导,加大推进力度。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情况作为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考评以及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工作责任。组织部门要聚焦职能职责,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依托内设机构做好日常沟通协调工作。 (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政法委、省委文明办、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发挥基层治理有关方面作用。坚持党建带群建,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等工作。培育扶持基层所需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使其成为推动治理重要力量。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治理途径,构建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 共享。(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政法委、省委文明办、省民政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按规定落实经费保障,以社 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让社区党组织有钱为群众办事。统 筹整合上级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资金、资源、项目等,支持社 区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职能职责、优化机构设 置、充实工作力量。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材料五】 

关于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十三条措施(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全面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中组发〔2022〕2号) 和《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 见》(厅字〔2022〕28号)等政策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本措施。

 明确目标定位。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领导基层治理、引领群众提升自治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着眼于完善功能、满足需要,统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务实管用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温馨家园,为党员群众提供开放、公益、集成、共享的综合性、便利性服务。

第二条 合理选址布局。按照完善功能、满足需要的原则,结合当地人口、功能需求等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尽量建在人流密集、便利便捷的位置,一般设在方便出入的楼房低层,阵地间距离适当,避免选址扎堆。党群服务中心原 则上不建在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内部,所处位置应有对外独立的通道。不同层级党群服务中心可视辖区内人口集聚、阵地服务能力等情况进行合建。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可结合实际,与同级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共用。深化近邻党建,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小区(网格)、自然村、企业等设立党群服务站点;灵活设置恳谈室、茶叙室、议事亭等议事平台,为基层治理、民主协商、矛盾调处等提供实体支撑。

第三条 阵地用房保障。建立健全新规划建设的居民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预留党群服务阵地用房机制,注重通过自建物业、划拨使用、资产置换、房屋租赁、联建 共享等多种途径,落实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充分腾挪整合现有公共设施、服务空间、活动阵地、闲置物业等,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和各类综合服务阵地共用共享。结合老旧街区(小区)、城中村改造、合并镇村等工作,整合优质空间,盘活利用闲置房屋、空闲用地等资源,统筹新建改建扩建党群服务中心。

第四条 规范标识标牌。坚持统一、规范、精简,加强内外部挂牌管理,以设区市或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设计阵地形象标识,名称一般为 xx党群服务中心”,悬挂于 党群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场所外部显著位置,尺寸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有条件的可配备夜视功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除中央有规定外,主要服务场所外部一般不再悬挂其他阵 地性标识,不得以是否挂牌作为考核评价村、社区工作成效的依据,部门单位如需在党群服务中心悬挂标牌等,应事先报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备案,未经许可不得悬挂。部门单位设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含各类分支机构和中心、站、所等),可通过在服务大厅设置集合式指引标牌、在各功能区域、办公场所入口悬挂简明标牌方式体现,鼓励采用便于更换的嵌入式标牌或电子标牌。

第五条 优化中心环境。党群服务中心应营造简约、协调、温馨的整体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健康自助检测设备、应急药品、饮水机、微波炉、充电器等便民常用的设备物品。规范精减上墙内容,按照美观大方原则优化呈现形式,除党员群众需要知晓的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等制度性内容外,其他工作制度一般不上墙。

第六条 科学设置功能。 党群服务中心应结合实际,分层分类设置功能:

(一)党建服务功能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工作要求,展示本地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开展党务政策咨询、推进党务公开,依规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在职党员报到、 流动党员管理等党内业务,为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员教育培训提供场地服务。

(二)办公办事功能。为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专职工作者等处理日常事务提供场地支撑,为入驻的各类组织和工作机制提供办公场所;依职责权限为党员群众办理政务、村务、居务事项服务,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各类民生服务和代办服务。

(三)协商议事功能。承接上级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力量下沉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各级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接待群众、收集民意、协商议事等。

(四)关爱帮扶功能。聚焦一老一小、失业失能、特困 低保、新就业群体等重点对象,提供帮困救助、日间照料、托幼托育、共享食堂、健康理疗、助残关爱、补给休息等服务。鼓励设置老党员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妇女之家、职工之家等特色服务场所,为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和志愿服务提供平台。

(五)创新创业功能。设置青年创客空间、人才驿站、企业家茶室、特色产品直播间等,为企业项目孵化、技能培训、青年创业、青年志愿者在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企业招聘、零工人员就业提供相关服务。

   (六)文体休闲功能。整合区域内室内室外文体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培育文体骨干队伍,提供书 报阅读、影视观赏、戏曲表演、普法教育、艺术普及、科学 普及和棋牌等文体活动,鼓励利用室外闲置用地建设“口袋公园”、休闲场地,丰富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应急保障功能。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时,为一线指挥调度、物 资存储分发、群众临时避险、医疗人员临时休息、志愿者报到集结等提供保障。

(八)其他服务功能。鼓励丰富中心业态,探索推行半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以场地换服务,开展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个性化便民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设立“暖蜂驿站”“爱心驿站”等,为快递、外卖、司机等服务行业人员提供便利服务,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

    第七条 因地制宜划分空间。按照功能明晰、服务集成、承载有效原则,合理划分阵地空间,一般设置以下功能区:

(一)服务大厅。主要用于集中办理党务、政务、村务、居务等相关业务,根据辖区人口规模、服务内容、工作任务合理设置综合性办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二)办公区。主要用于基层干部、专职工作者、阵地运维管理人员的开放式办公。鼓励逐步取消村、社区非功能类办公室,推行集中区域办公。对于新建或正在建设的,原则上不设置村、社区干部独立办公室;对已建成且难以改扩建的,按照办公区域占比不超过20%的要求进行划分。

(三)会议培训区。主要用于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教育培训;召开各类会议,举办各类群众性公益性培训、讲座等。

(四)综合服务室。主要用于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等接待群众、收集民意,基层干部、专(兼)职调解员开展基层网格治理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

 (五)便民活动区。根据党员群众需求,设置图书阅览、棋牌、健身、四点半学校、老人日间照料等功能区。

   第八条 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群服务中心日常运行制度,主要包括:

(一)党员报到服务制度。推动在职党员到党群服务中 心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实际 困难。推行党员先锋岗、责任区、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做 法,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用好专业技能特长,在联系服务群众、应对突发事件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多渠道公开 阵地的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咨询电话等信息,接受活动、场所预约,及时发布活动预告。

(三)延时错时服务制度。推行工作日延时开放,不同层级、地域、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开放 时间,由各设区市或县(市、区)合理确定,结合实际推出 “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满足党员群众不同时间段服务 需求。工作日延时或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开放期间,合理安 排人员轮班值守,符合条件人员可探索实行延时服务薪酬补贴及轮休制度等。

(四)“一站式”服务制度。建立首问责任、 一次性告知、预约代办、限时办结、满意度评价等工作机制。

(五)延伸服务制度。推动服务延伸至小区(网格)、自然村、企业等,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提供上门服务。

第九条 构建多方协作机制。以党组织为统领,有效整合调动部门单位、共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设立公益岗位,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日常 运维服务。对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项目,一般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运营、合作运营等方式,引进专业 社会组织或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引入第三方服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采购,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或合作运营 协议,严禁将应该由党组织直接履职的党务工作事项外包给第三方机构承担。

   第十条 强化数字赋能。结合“数字福建”建设,加强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融合、数据联动,以设区市为单位,由市发改委(大数据局)、市行政服务管理部门牵头,依托“闽政通”、微信小程序等打造一体化服务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和 优化“智慧邻里”等共享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线上咨询、评价及反馈渠道。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发手机APP应用、在中心办事大厅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机等,方便党员群众查询、办理相关服务,打造掌上便民服务圈。

十一条 整合人员力量。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由党(工)委明确1名班子成员牵头,中心负责人具体负责,运维管理人员一般不少于3人。全面整合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两新组织各层级各领域的工作力量,建立健全以村、社区“两委”成员为骨干,以专职工作者为主体,以志愿者、到社区报到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和其他村、社区 服务从业人员为补充的服务队伍,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负总责,1名党组织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安排不少于1名人员负责日常运行管理。两新党群服务中心由建设管理单位的党组织书记或1名党组织班子成员负总责,按需配备阵地运维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 加大经费保障。各县(市、区)可通过统筹上级下达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所需必要经费纳入同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鼓励各地通过企业支持、以奖代补、社会募捐、志愿捐赠、党费补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党群服务中心经费保障力度。中心经费开支纳入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全方位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第十三条 压实工作责任。党群服务中心场所建设工作, 由设区市党委统筹谋划,给予政策支持,及时研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园区党 (工)委要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明确工作举措,抓好组织实施。组织、政法、发改、民政、财政、住建、规划等部门要结合职能,做好党群服务中心相应建设配套和管理运行等事项。各有关单位参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等情况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编辑:吴圆方 处室审核:王渊 校级审核:黄家红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