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读分享第十一期 - 教学教研 -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第十章)
自主化策略
本章框架
活动化策略对应的是静态化和惰性化。要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旨在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第一节 自主化的意蕴
自主化就是要求学生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即自主学习,其本质是对学生学习潜能的信任和对学生独立性的尊重。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教学意蕴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性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对学习的由衷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自动和自觉。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源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两个方面。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独立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独立性是主体性中最核心的特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他主学习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上。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本质上是自主的、自控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能产生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意蕴和教学要求
自主学习的核心和基础是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为了不教”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首先,从他主到自主、从依赖到独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弱到强,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学生完全自主独立,教师的作用告终,这是转化的条件和机制。其次,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
第二节 自主化的具体策略
一、自主化教学改革案例
(一)徐州市的“学讲计划”
江苏省徐州市的“学讲计划”立足现实问题,用“学进去,讲出来”这种最简单、最质朴的表达方式概括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做了独特的根性的解读。它抓住课堂,抓住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抓住师生关系和学生主体等核心问题,回归到教学的本意。
(二)张学新的“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吸收讲授内容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对分课堂通过对内化和吸收过程的强调,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整合:讲授是为了基于独立思考的内化,而内化的成果则通过社会化学习在讨论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从而既保证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撰稿:李佳宝 陈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