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读分享第九期 - 教学教研 -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第8章)
深度化策略
深度教学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余文森教授在《深度化策略》中,重点从深度化的意蕴和深度化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倡导深度教学,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使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
本章框架
第一节 深度化的意蕴
一、教学表层化的表现
1、学科知识的表层化指的是:教师游离于学科的本质和知识的内核之外,对学科教材和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缺乏应有的深度。
2、学生思维的浅层化指的是: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启动,或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简单地说,就是思维状态不佳。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与要求
1、从学科的角度看,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的教学。学科本质包括: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科的核心任务,学科的特殊方式。
2、从知识的角度看,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进入深层结构的教学。深层结构蕴含在知识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倾向,它揭示的是知识的深层意义,即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
3、从教师的角度看,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即理解深刻、感悟透彻。
4、从学生的角度看,有深度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教学。深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第二节 深度化的具体策略
一、凸显学科本质特性,展示学科独特魅力
学科教学彰显学科本质特性,这本来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同时,学科教学首先要回归学科,这是学科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1、分清学科的边界:目的是教学科自己的内容,完成学科自己的任务。
2、体现学科的个性:根据自己任教学料的不同特点和内在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3、展示学科的魅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科之美,去体会学科神奇的魅力。
二、聚焦核心知识,推进通透教学
核心知识的特点:1、统摄性;2、内核性;3、衍生性。
三、倡导问题导向,鼓励批判性思维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这里的关键是问题的质量(深度),核心是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深度教学的突出表现。通过问题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具有以下特性。
1、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思维。重证据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首先要树立的思维基本点。
2、独立思考。所有知识都必须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获得,想透彻、想明白,不盲从、不依赖。
3、不懈质疑。不论对别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都要有质疑的意识。
4、多元意见。必须意识到很多问题是复杂的,要以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不同的观点。
5、理性判断。理性就是不被感情所操纵,能深思熟虑,有理有据,从而做出明智的判断,并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来取行动。
有深度的教学要从学科的特色、知识的构建、教师的钻研和学生发展四个角度展开,重视学科的特点、知识的由浅入深学习、教师的多元教授和学生的个性批判发展,最终“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培养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尊重,尤其应该激发他发挥其特有的潜力”
撰稿:李佳思 吴思娴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校长办公室电话:0594-6730991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 邮政编码:351100
版权所有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